水稻二化螟防治

太禾  2024-05-17 16:44:44   16  10 赞

水稻二化螟防治

水稻,作为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其健康生长对维护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在众多威胁水稻生产的害虫中,水稻二化螟无疑是最具破坏性的一个。这种昆虫不仅危害极大,而且繁殖能力强,一旦爆发,将对水稻产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如何有效控制和防治水稻二化螟,成为农业科技工作者和农民朋友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在探讨防治措施之前,有必要了解水稻二化螟的基本特性。水稻二化螟是鳞翅目螟蛾科的一种害虫,它的生命周期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其中,幼虫期是其危害水稻的主要时期,它们通过蛀食稻茎来影响水稻的生长,严重时会导致稻株枯死,进而影响整个稻田的产量。

水稻二化螟防治

面对这一挑战,传统的化学农药虽然能够迅速减少害虫数量,但长期大量使用不仅对环境有害,还可能导致二化螟抗药性的增强。因此综合防治策略应运而生,它强调的是多种方法的结合使用,旨在实现对水稻二化螟的有效控制,同时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水稻二化螟防治

生物防治法是综合防治策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天敌或病原微生物来抑制或消灭水稻二化螟,既能达到控害目的,又能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例如释放赤眼蜂等寄生性天敌可以有效降低二化螟的卵孵化率;而应用杀螟杆菌等微生物制剂,则能在不伤害其他生物的情况下,专门针对二化螟起到防治作用。

物理防治法同样不可忽视。采用光诱捕技术,设置特定波长的光源吸引成虫,再配合黏板等设施将其捕获,既环保又高效。适当的田间管理措施,比如合理密植、科学灌溉和及时清除田边杂草等,都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二化螟的生存空间和繁殖机会。

农业技术的创新也为水稻二化螟的防治带来了新的希望。抗虫品种的培育和推广种植,使得水稻本身具备了一定的防御能力。这些品种通常具有较强的耐害性和恢复力,即便受到一定程度的侵害,也能保持较高的产量水平。

水稻二化螟防治

任何防治措施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为了取得最佳效果,必须将各种方法综合起来,形成一套科学的防控体系。这需要政府、科研机构、农技推广部门和农民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和完善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防治模式。

水稻二化螟防治

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通过综合防治策略的实施,我们不仅能保护水稻免受二化螟的侵害,还能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绿色健康的环境。让我们携手合作,共同守护这份绿色的希望,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1、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措施(二化螟发作防治时间及喷施农药)

一、诱杀方式进行防治水稻二化螟推荐使用用二化螟性引诱剂诱杀和灯光诱杀技术,杀灭二化螟成虫,减少产卵。性诱剂诱杀每亩地放置一个诱捕器,从始蛾期开始放置至盛末期收回,每代换一次诱芯,连片诱杀。灯光诱杀采用频振式杀虫灯,每盏灯的控制面积为30

2、二化螟的防治方法

防治二代二化螟大水泼浇和粗喷雾的施药方式优于细喷雾和弥雾,掌握在枯鞘期用药剂防治。在卵孵化盛期对每667米2卵量50块以上田块及时喷药防治,防枯心、枯鞘可在蚁螟期(卵孵化盛期)用药;防白穗可在水稻破口初期(破口10%左右)用药,虫量大发生时,需在用药后5~7天防第二次。适用药剂:。

3、什么药物防治水稻二化螟时间持久

二化螟,可以选用苏芸金杆菌或多角体病毒杀虫剂或甲维盐.虫酰肼或阿维双氟酰胺或杀虫单.氟苯虫酰胺或茚虫威等药剂防治。推荐配方:大公司的苏云金杆菌或者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有机硅喷施,连用2

可以防治水稻二化螟的药剂有5%杀虫丹颗粒剂、20%杀虫双水剂、20%三唑磷乳油、50%杀螟松乳油等。其中杀虫丹颗粒剂的亩用量为1000克,用法为撒施;杀虫双水剂的亩用量为150

二化螟的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秋收后及时处理有虫稻秸秆(可做烧柴或造纸用);春季化蛹高峰期(5月上、中旬)稻田灌10厘米以上深水3~4天,可淹死大量蛹及老熟幼虫。(2)药剂防治。在卵孵化盛期及初见枯鞘时用药,每667米2(亩)可用40%乙酰甲胺磷乳油,或50%杀螟松乳油,或50%巴丹水溶剂。

药剂防治:使用50%对硫磷乳油(或50%杀螟松乳、50%甲胺磷乳油)、45%乐安磷乳油、50%乐果乳油,防治心苗时每亩用药100

每年的7月5日到7月20日比较适合防治水稻二化螟。可以选用以下药剂兑水喷雾防治:150

一、水稻二化螟防治特效药杀螟松、三唑磷、杀虫双、杀虫丹等为水稻二化螟防治特效药。每亩使用50%杀螟松乳油50

二化螟可使用苏云金芽孢杆菌或多角体病毒杀虫剂或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虫酰肼或阿维菌素双氟酰胺或杀虫单、氟苯尼考或茚虫威进行防治。推荐配方:喷洒苏云金芽孢杆菌或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氯虫苯甲酰胺+某大公司硅酮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