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背飞虱对小麦有哪些危害,如何进行消灭?

太禾  2024-05-09 10:54:25   26  8 赞

白背飞虱对小麦有哪些危害,如何进行消灭?

在金色的麦田中,一种不起眼的小昆虫——白背飞虱,正悄然威胁着小麦的生长。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小麦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粮食安全与农业经济的繁荣。因此深入了解白背飞虱对小麦的危害以及有效的消灭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白背飞虱对小麦有哪些危害,如何进行消灭?

白背飞虱,体型微小,背部带有白色蜡质覆盖物,是典型的吸汁性害虫。它们通过锋利的口器刺入小麦叶片和茎秆,吸取植物体内的营养液。这种直接的“盗取”行为不仅削弱了小麦的光合作用能力,而且导致植株生长迟缓,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整株小麦枯萎死亡。

白背飞虱对小麦有哪些危害,如何进行消灭?

除了直接吸取植物汁液外,白背飞虱还可能传播病毒,如小麦矮缩病等,这些病毒性疾病一旦蔓延开来,将对小麦产量造成巨大损失。据统计,严重的白背飞虱侵害可使小麦减产20%-30%,在某些情况下甚至能达到50%以上。

面对这样的敌人,农民朋友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进行防控。首当其冲的是农业防治,这包括合理的种植布局与轮作制度。例如避免在白背飞虱高发区域连续种植小麦,减少害虫的滋生机会。适时的深翻土壤可以掩埋越冬的卵和若虫,从而降低次年的虫口密度。

化学防治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选择对白背飞虱有较好防效的杀虫剂进行喷洒,如有机磷类、拟除虫菊酯类等。但是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不仅容易造成环境污染,还可能导致白背飞虱产生抗药性。因此在使用化学农药时应注意轮换不同种类的药物,避免单一药物的长期使用。

生物防治则是更为环保的方法。利用白背飞虱的天敌,如瓢虫、蜘蛛、寄生蜂等自然控制害虫数量。推广使用昆虫生长调节剂,如噻虫胺等,这些物质能够干扰白背飞虱的正常生长发育,从而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

物理防治也不容忽视。例如使用黄色粘虫板吸引并捕捉成虫,或者在田间设置诱虫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进行诱捕。这些物理手段虽然在大规模农田中的应用效果有限,但在小规模或家庭农场中却是一种简便有效的辅助措施。

在实施上述防治措施的加强监测预警工作同样重要。通过对田间害虫种群动态的定期调查,可以及时掌握白背飞虱的发生情况,一旦发现有害虫爆发的迹象,立即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

普及农业知识,提高农民的防治意识和技能,是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关键。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让农民了解白背飞虱的生物学特性、危害机理以及防治技术,从而提升整体的防治效果。

白背飞虱对小麦的危害不容小觑,而有效的防治措施需要综合考虑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多种方法。通过科学的管理和合理的操作,我们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白背飞虱对小麦的危害,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维护农业生态平衡。

拓展阅读:

1、小麦飞灰虱什么时,候防一治?

小麦空秕粒刺吸式的害虫,会直接吸食麦粒,造成空秕,千粒重下降,不及时防治,危害越来越严重,最终的结果导致减产,严重的绝收都都可能。传播病害灰飞虱会在多个麦株之间进行来回吸食,所以,一旦有病株出现,就会。

2、消灭白飞虱最好方法消灭白飞虱方法介绍

喷洒农药,一旦发现白飞虱这种害虫就用农药进行扑杀,可以及时的消灭害虫,达到防治的目的。进行诱杀白飞虱,可以用糖加一些杀虫剂调成水,放在害虫容易出沫的地方,当害虫闻到甜香味的时候就会扑到水里面,用这种方法可。

3、白背飞虱的危害特点

成虫产卵在叶鞘中脉两侧及叶片中脉组织内,每卵条粒数2-31粒,平均7.3粒。若虫群栖于基部叶鞘上为害,受害部先出现黄白斑,后变黑褐色,叶片由黄色变棕红色,重者枯死,田中出现黄塘。

4、飞虱的危害特点

一、危害:吸食稻株养分和水分,田间先是点片出现发黄萎缩不长,继而枯干,称为穿孔,或冒穿。如不及时防治,几日内即蔓延至全田,并向周边田块扩展。稻飞虱暴发时田间稻株上黑压压的满是成虫和若虫,象抽水机一样把稻株。

白背飞虱对温度适应幅度较褐飞虱宽,能在15~30℃下正常生存。要求相对湿度80~90%。初夏多雨、盛夏长期干旱,易引起大发生。在华中稻区,迟熟早稻常易受害。灰飞虱为温带地区的害虫,适温为25℃左右,耐低温能力较强。

白背飞虱(学名:Sogatellafurcifera(Horváth))为同翅目、飞虱科动物,别名火蠓子,火旋。我国南至海南岛,北至黑龙江各稻区,东南亚各国均有分布。主要危害水稻、麦类、玉米、高粱。

稻飞虱主要有三种:白背飞虱、褐飞虱、灰飞虱。除为害水稻外,还为害小麦、大麦、玉米等作物。是一种迁飞性、暴发性和毁灭性害虫。水稻受害后,轻者减产二三成,重者达五成以上,甚至颗粒无收。因此防治稻飞虱也是预防病毒病。

可以,效果不错。白粉虱又称小蛾子了危害多种作物,主要危害果树,蔬菜,温室。与白粉虱同类的还有烟粉虱,灰飞虱,稻飞虱,等。防治可用苦森碱,噻虫嗪,烯啶虫胺,啶虫脒,蚜虱净,吡虫啉,阿维菌素,等交替使用防治。

3种飞虱中除白背飞虱外,其他2种有传播病毒能力。为害状稻飞虱的成虫和若虫以群集形式集中在水稻植株下部取食为害,吸食汁液。受害稻叶发黄,茎上出现褐色产卵伤痕。稻谷千粒重下降,虫量大时可引起植株下部变黑,瘫痪倒伏。。

对若虫和成虫发生得较为严重的稻田则可以将噻嗪酮和10%吡仲乳油进行混合,然后再喷施。飞虱(Delphacidae)飞虱科,分布在中国各省,长江中下游和华北发生多。寄主有水稻、英白、小麦、大麦、玉米、高粱、甘蔗、看麦娘、稗草等。

  •  标签: